一、專業名稱及專業代碼專業名稱:機電一體化技術
專業代碼:560301
二、入學要求
普通高級中學畢業、中等職業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
三、修業年限
基本學制:三年(2+1) 
四、職業面向
| 所屬專業大類(代碼) | 所屬專業類 (代碼) | 對應 行業 (代碼) | 主要職業類别 (代碼) | 主要崗位類别(或技術領域) | 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能等級證書舉例 | 
| 裝備制造大類 (56) | 自動化類 (5603) | 通用設備制造業(34) 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43) | 設備工程技術人員(2-02-07-04) 機械設備修理人員(6-31-01) | 機電一體化設備維修技術員 自動生産線運維技術員 工廠供配電 機電一體化設備生産管理員 機電一體化設備銷售和技術支持技術員 機電一體化設備技改技術員 | 電子設備裝接工 電氣設備安裝工 鉗工 電工 | 
五、培養目标與培養規格
(一)培養目标:
本專業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和創新意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較強的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掌握本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面向自動化生産企業、機械和設備修理業的工程技術人員、設備修理人員等職業群,能夠從事自動生産線運維、工廠供配電、工業機器人應用、機電一體化設備生産管理、銷售和技術支持、技改、維修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二)培養規格
本專業畢業生應在素質、知識和能力方面達到以下要求。
素質要求:
1.堅定擁護中國共産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深厚的愛國情感和中華民族自豪感;
2.崇尚憲法、遵法守紀、崇德向善、誠實守信、尊重生命、熱愛勞動, 履行道德準則和行為規範,具有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參與意識;
3.具有質量意識、環保意識、安全意識、信息素養、工匠精神、創新思維;
4.勇于奮鬥、樂觀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 有較強的集體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體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運動知識和一兩項運動技能,養成良好的健身與衛生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
6.具有一定的審美和人文素養,能夠形成一兩項藝術特長或愛好。
知識要求:
1.掌握必備的思想政治理論、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
2.熟悉與本專業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環境保護、安全消防、文明生産等相關知識;
3.掌握繪制機械圖、電氣圖等工程圖的基礎知識;
4.掌握機械原理、機械零件、工程材料、公差配合、機械加工等技術的專業知識;
5.掌握電工與電子、液壓與氣動、傳感器與檢測、電機與拖動、運動控制、PLC 控制、工廠供配電、人機界面及工業控制網絡等技術的專業知識;
6.掌握典型機電一體化設備的安裝調試、維護與維修,自動化生産線和智能制造單元的運行 與維護等機電綜合知識;
7.了解各種先進制造模式,掌握智能制造系統的基本概念、系統構成以及制造自動化系統、制造信息系統的基本知識;
8.了解機電設備安裝調試、維護維修及工廠供配電相關國家标準與安全規範。
能力要求:
1.具有探究學習、終身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
3.具有本專業必需的信息技術應用和維護能力;
4.能識讀各類機械圖、電氣圖,能運用計算機繪圖;
5.能選擇和使用常用儀器儀表和工具,能進行常用機械、電氣元器件的選型;
6.能根據設備圖紙及技術要求進行裝配和調試;
7.能進行機電一體化設備控制系統的設計、編程和調試;
8.能進行機電一體化設備故障診斷和維修;
9.能對自動化生産線、智能制造單元進行運行管理、維護和調試。
具體培養規格見下表:
| 要素 | 基本要求 | 具體内容 | 相應課程或教學環節 | 
| 基本素質 | 愛國守法 | 堅定擁護中國共産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掌握必備的思想政治理論、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履行道德準則和行為規範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 
| 合作、創新、健康、高雅 | 具有質量意識、環保意識、安全意識、信息素養、工匠精神、創新思維 | 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TRIZ與創新、 | 
| 具有健康的體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勇于奮鬥、樂觀向上具有一定的審美和人文素養 | 體育、心理健康教育、美育課程、健康,教育 | 
| 知識要求 | 掌握必備基礎知識 | 思想政治理論、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 | 形勢與政策,軍事理論、黨史國史、中華傳統文化 | 
| 熟悉與本專業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環境保護、安全消防、文明生産等相關知識; | 職業素養 | 
| 專業知識 | 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分析判斷能力,為專業課學習打下基礎 | 高等數學 | 
| 掌握繪制機械圖、電氣圖等工程圖的基礎知識 | 機械制圖 | 
| 掌握機械原理、機械零件公差配合等技術的專業知識 | 機械設計 | 
| 掌握電工與電子、液壓與氣動、傳感器與檢測、 | 電工基礎、電子技術、傳感器技術、液壓與氣動技術 | 
| 了解材料學基礎理論,包括材料的性能、結構、制備方法、相圖等;掌握各種材料的應用,包括金屬材料、非金屬材料、複合材料等。 | 材料學基礎 | 
| 機電綜合知識 | 掌握電機與拖動、運動控制、PLC 控制、人機界面及工業控制網絡等技術的專業知識 | 電機學、電氣與PLC控制技術、C語言設計、工業機器人編程與調試、變頻技術 | 
| 掌握典型機電設備的結構與工作原理、掌握典型機電一體化設備的安裝調試、維護與維修,自動化生産線和智能制造單元的運行與維護等機電綜合知識 | 單片機技術與應用、電氣與PLC控制技術、變頻技術、鉗工基礎訓練、焊工基礎訓練 | 
| 了解機電設備安裝調試、維護維修及工廠供配電相關國家标準與安全規範。掌握工廠供配電有關知識 | 自動生産線設計、工廠供配電技術 | 
| 能力要求 | 工作能力 | 具有良好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 | 大學語文、職業素養 | 
| 具有本專業必需的信息技術應用和維護能力 | 信息技術 | 
| 崗位能力 | 能識讀各類機械圖、電氣圖,能運用計算機繪圖 | 機械制圖、CAD | 
| 選擇和使用常用儀器儀表和工具,能進行常用機械、電氣元器件的選型 | 電工實訓、機電控制實訓、機電一體化綜合實訓 | 
| 掌握機械原理、機械零件、工程材料、公差配合、機械加工等技術的專業知識 | 機械設計、材料學基礎、鉗工與焊工實訓 | 
| 能根據設備圖紙及技術要求進行裝配和調試 | 機電設備故障診斷與維修 | 
| 能進行機電一體化設備控制系統的設計、編程和調試 | 單片機技術與應用、自動生産線設計、工業機器人編程與調試 | 
| 能對自動化生産線、智能制造單元進行運行管理、維護和調試 | 電氣與PLC控制技術、自動生産線裝調與設計 | 
| 具備工廠供電系統電氣設備選擇和工廠供電系統分析診斷能力,能夠完成工廠的電氣照明及工廠供電系統的安裝運行維護與檢修。 | 電機學、電氣與PLC控制技術、工廠供配電技術 | 
六、課程體系
(一)人才培養模式
根據高等職業教育特點,圍繞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标,将職業崗位能力要求與專業教學計劃的有機結合,構建“學做結合、突出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學做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中的“學”是指學生課堂内要學習專業基礎課程和公共基礎課,初步形凯发注册業認知能力;“做”是指在學生學習專業課程和進行綜合實訓的時候,重點在于“動手操作”形凯发注册業能力;“突出技能”是指學生進行理論學習和實際操作過程中,必須完成本專業所需要形成的職業技術能力,在走上工作崗位後能夠盡快适應實際工作,完成“學生到技工”職業能力提升。即“培養目标崗位化,崗位能力課程化,課程内容項目化,理實教學一體化,校内教學情境化,校外教學師徒化”。
(二)課程體系設計思路
機電一體化技術課程體系框架由職業素質課程、職業基礎課程、職業能力課程、職業技能訓練課程和職業拓展課程五個層面構成,強調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相互平行(理論課程與實訓課程相平行)、融合(課程知識内容與技術、技能培養相互融合)、交叉(專業核心技術的綜合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作為交叉點),并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專業技能培訓模塊不斷線,貫徹始終。
(三)專業核心課程描述
| 序号 | 專業核心課程 | 主要教學内容與要求 | 
| 1 | 電機學 | 步進電機、伺服電機的工作原理,步進電機伺服系統、直流伺服系統、交流伺服系統、位置伺服系統與多軸運動協調控制。 | 
| 2 | 變頻技術 | 開環、閉環系統,PWM變頻調速系統,無換向器電機調速系統,串級調速系統,交流調速系統數字化,直接轉矩控制系統。, | 
| 3 | 電氣與PLC控制技術 | 常用低壓電器的應用方法、常用電氣系統的分析方法,PLC 的編程指令和編程方法,PLC 控制系統的設計與調試。 | 
| 4 | 機電設備故障診斷與維修 | 機械設備狀态監測與故障診斷技術、機械的拆卸與裝配、典型機電設備的故障診斷與維修、常用電氣設備的故障診斷與維修等。 | 
| 5 | 工廠供配電技術 | 工廠供電系統的結線和結構;負荷和短路計算;電氣和導體的選擇與校驗;繼電保護裝置及二次系統;防雷、接地及電氣安全;工廠的電氣照明. | 
| 6 | 智能制造系統 | 先進制造模式,智能制造系統的基本概念、系統構成,制造自動化系統、制造信息系統。 | 
| 7 | 工業機器人編程與調試 | 工業機器人的基本組成和結構,工業機器人編程方法,工業機器人安裝、調試、維護方法等。 | 
| 8 | 自動生産線裝調與設計 | 現場總線、工業以太網、人機界面與數據采集,自動生産線控制系統設計,自動生産線安裝、調試。 | 
  
(四)教學進程安排
1、課程設置及教學計劃表
三年制高職課程設置及教學計劃表
| 課 程 類 别 | 課 程 序 号 | 課程名稱 | 考 試 考 查 | 學分 | 學時數 | 教學學期及周課時數 | 備 注 | 
| 總 學 時 | 理 論 | 實 訓 | 第一學年 | 第二學年 | 第三學年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4 | 18 | 18 | 18 |  |  |  | 
| 公共基礎課 | 1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 查 | 3 | 48 | 26 | 22 | 3 |  |  |  |  |  | 社會調查6學時 | 
| 2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 試 | 4 | 72 | 56 | 16 |  | 4 |  |  |  |  |  | 
| 3 | 形勢與政策 | 查 | 1 | 16 | 16 | 0 | 1 |  |  |  |  |  |  | 
| 4 | 中華傳統文化 | 查 | 2 | 36 | 34 | 2 |  | 2 |  |  |  |  |  | 
| 5 | 體育 | 查 | 6 | 100 | 12 | 88 | 2 | 2 | 2 |  |  |  |  | 
| 6 | 軍事理論 | 查 | 2 | 28 | 28 | 0 | 2 |  |  |  |  |  |  | 
| 7 | 心理健康教育 | 查 | 2 | 32 | 20 | 12 | 2 |  |  |  |  |  | 心理普查4學時 | 
| 8 | 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 | 查 | 2 | 36 | 32 | 4 | 1 |  |  | 1 |  |  | 前九周 | 
| 9 | 信息技術 | 試 | 4 | 56 | 28 | 28 | 4 |  |  |  |  |  |  | 
| 10 | 大學外語 | 試 | 8 | 128 | 96 | 32 | 4 | 4 |  |  |  |  |  | 
| 11 | 大學語文 | 試 | 2 | 36 | 20 | 16 |  |  | 2 |  |  |  |  | 
| 小計 |  | 36 | 588 | 368 | 220 | 19 | 12 | 4 | 1 |  |  |  | 
| 專業課 | 專 業 基 礎 課 程 | 1 | 高等數學 | 試 | 4 | 56 | 56 | 0 | 4 |  |  |  |  |  |  | 
| 2 | 機械制圖 | 試 | 3 | 42 | 14 | 28 | 3 |  |  |  |  |  |  | 
| 3 | CAD | 試 | 4 | 54 | 16 | 38 |  | 3 |  |  |  |  |  | 
| 4 | 機械設計 | 試 | 4 | 72 | 36 | 36 |  |  | 4 |  |  |  |  | 
| 5 | 電工基礎 | 試 | 3 | 42 | 30 | 12 | 3 |  |  |  |  |  |  | 
| 6 | 電子技術 | 試 | 3 | 54 | 38 | 16 |  | 3 |  |  |  |  |  | 
| 7 | 傳感器技術 | 試 | 4 | 72 | 36 | 36 |  |  | 4 |  |  |  |  | 
| 8 | 材料學基礎 | 試 | 3 | 54 | 24 | 30 |  |  | 3 |  |  |  |  | 
| 專 業 核心 課 程 | 1 | 電機學 | 試 | 4 | 72 | 36 | 36 |  | 4 |  |  |  |  |  | 
| 2 | 變頻技術 | 試 | 4 | 72 | 36 | 36 |  |  | 4 |  |  |  |  | 
| 3 | 電氣與PLC控制技術 | 試 | 4 | 72 | 36 | 36 |  |  | 4 |  |  |  |  | 
| 4 | 機電設備故障診斷與維修 | 查 | 4 | 72 | 36 | 36 |  |  | 4 |  |  |  |  | 
| 5 | 工廠供配電技術 | 試 | 4 | 72 | 36 | 36 |  |  |  | 4 |  |  |  | 
| 6 | 智能制造系統 | 試 | 2 | 36 | 24 | 12 |  |  |  | 2 |  |  |  | 
| 7 | 工業機器人編程與調試 | 試 | 2 | 36 | 18 | 18 |  |  |  | 2 |  |  |  | 
| 8 | 自動生産線設計 | 查 | 2 | 36 | 18 | 18 |  |  |  | 2 |  |  |  | 
| 專 業 技 能 訓 練 課 程 | 1 | 電工實訓 | 查 | 3 | 42 | 14 | 28 | 3 |  |  |  |  |  | 前9周 | 
| 2 | 機電控制實訓 | 查 | 3 | 54 | 18 | 36 |  | 3 |  |  |  |  | 後9周 | 
| 3 | 機電一體化綜合實訓 | 查 | 3 | 54 | 18 | 36 |  |  |  | 3 |  |  |  | 
| 4 | 鉗工訓練 | 查 | 2 | 36 | 8 | 28 |  |  |  | 2 |  |  |  | 
| 5 | 焊工訓練 | 查 | 2 | 36 | 8 | 28 |  |  |  | 2 |  |  |  | 
| 專 業 拓 展 課 程 | 1 | C語言設計 | 試 | 4 | 72 | 36 | 36 |  | 4 |  |  |  |  |  | 
| 2 | 單片機技術與應用 | 試 | 4 | 72 | 36 | 36 |  |  | 4 |  |  |  |  | 
| 3 | 液壓氣動技術 | 試 | 4 | 72 | 48 | 24 |  |  |  | 4 |  |  |  | 
| 4 | TRIZ理論與創新實踐 | 查 | 2 | 36 | 24 | 12 |  |  |  | 2 |  |  |  | 
| 5 | 現代企業車間管理 | 查 | 2 | 36 | 30 | 6 |  |  |  | 2 |  |  |  | 
| 小計 |  | 83 | 1424 | 730 | 694 | 13 | 17 | 27 | 25 |  |  |  | 
| 校 選 課 | 1 | 職業素養 | 查 | 0.5 | 8 | 8 |  |  |  |  | 2*4 |  |  | 講座 | 
| 2 | 創新創業教育 | 查 | 1 | 16 | 16 |  |  | 1 |  |  |  |  |  | 
| 3 | 美育課程 | 查 | 2 | 36 | 36 |  |  |  |  | 2 |  |  | 選項 | 
| 4 | 健康教育 | 查 | 0.5 | 8 | 8 |  |  |  | 2*4 |  |  |  | 講座 二選一 | 
| 5 | 黨史國史 | 查 | 0.5 | 8 | 8 |  |  |  | 2*4 |  |  |  | 
| 6 | 安全教育 | 查 | 0.5 | 8 | 8 |  | 1*2 | 1*2 | 1*2 | 1*2 |  |  | 講座 | 
| 7 | 勞動教育 | 查 |  |  |  |  |  |  |  |  |  |  | 貫穿教學 | 
| 小計 |  | 4.5 | 76 | 76 |  |  | 1 |  | 2 |  |  |  | 
| 頂崗實習 | 查 | 36 | 648 |  | 648 |  |  |  |  | 18 | 18 |  | 
| 課程合計 |  | 158.5 | 2736 | 1174 | 1562 | 32 | 30 | 31 | 28 | 18 | 18 |  | 
 
 2、時間分配表(單位:周)
 
| 學年 | 學期 | 教學周數 | 理論實踐教學 | 入學教育軍訓 | 考核 | 頂崗實習 | 畢業教育 | 機動 | 備注 | 
| 一 | 一 | 19 | 14 | 3 | 1 |  |  | 1 |  | 
| 二 | 20 | 18 |  | 1 |  |  | 1 |  | 
| 二 | 三 | 20 | 18 |  | 1 |  |  | 1 |  | 
| 四 | 20 | 18 |  | 1 |  |  | 1 |  | 
| 三 | 五 | 19 |  |  |  | 18 |  | 1 |  | 
| 六 | 19 |  |  |  | 18 | 1 |  |  | 
| 合計 | 117 | 68 | 3 | 4 | 36 | 1 | 5 |  | 
 
3、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統計表(單位:學時)
 
| 項目 | 實踐教學 | 理論教學 | 備注 | 
| 校内實驗實訓 | 校外實訓 | 
| 學時數 | 914 | 648 | 1174 |  | 
| 1562 | 
| 所占比例 | 57.1% | 42.9% | 
| 總學時數 | 2736 | 
 
七、實踐教學體系
(一)實踐教學運行
1.實踐性教學環節
主要包括實驗、實訓、實習、畢業設計、社會實踐等。實驗、實訓在校内實驗、實訓室、校外實訓基地等開展完成;社會實踐、跟崗實習、頂崗實習由學校組織在裝備制造類企業開展完成。實訓、實習主要包括:鉗工實訓、電工實訓、機械加工實訓、機電控制實訓、機電設備裝調與維修實訓、機電一體化綜合實訓、跟崗實習、頂崗實習等。實訓、實習既是實踐性教學,也是專業課教學的重要内容,應注重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要嚴格執行《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要求。
2.相關要求
學校應結合實際,開設安全教育、社會責任、綠色環保、管理等人文素養、科學素養方面的選修課程、拓展課程或專題講座(活動),并将有關内容融入到專業課程教學中;将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專業課程教學和有關實踐性教學環節中;自主開設其他特色課程;組織開展德育活動、志願服務活動和其他實踐活動。
 
(二)實踐教學進程
1、校内實訓(實踐)教學計劃表
| 序号 | 實訓項目名稱 | 學時數 | 學期 | 實訓場所 | 教學要求 | 
| 1 | 機械制圖 | 28 | 1 | 工程制圖室 | 達到實際應用标準 | 
| 2 | CAD | 38 | 2 | 計算機室 | 達到實際應用标準 | 
| 3 | 機械設計 | 36 | 3 | 工程制圖室 | 達到實際應用标準 | 
| 4 | 電工基礎 | 12 | 1 | 電工技術實驗室 | 達到實際應用标準 | 
| 5 | 電子技術 | 16 | 2 | 電子技術實驗室 | 達到實際應用标準 | 
| 6 | 傳感器技術 | 36 | 3 | 傳感器技術實驗室 | 達到實際應用标準 | 
| 7 | 材料學基礎 | 30 | 4 | 金屬學實驗室 | 達到實際應用标準 | 
| 8 | 電機學 | 36 | 2 | 電工技術實驗室 | 達到實際應用标準 | 
| 9 | 變頻技術 | 36 | 3 | 電工技術實驗室 | 達到實際應用标準 | 
| 10 | 電氣與PLC控制技術 | 36 | 3 | PLC技術實驗室 | 達到實際應用标準 | 
| 11 | 機電設備故障診斷與維修 | 36 | 3 | 電工技術實驗室 | 達到實際應用标準 | 
| 12 | 工廠供電 | 36 | 4 | 校配電所 | 達到實際應用标準 | 
| 13 | 智能制造系統 | 12 | 4 | 計算機室 | 達到實際應用标準 | 
| 14 | 工業機器人編程與調試 | 18 | 4 | PLC技術實驗室 | 達到實際應用标準 | 
| 15 | 自動生産線設計 | 18 | 4 | PLC技術實驗室 | 達到實際應用标準 | 
| 16 | 電工實訓 | 28 | 1 | 電工電子技術應用啟蒙工作室 | 達到實際應用标準 | 
| 17 | 機電控制實訓 | 36 | 2 | 電工電子技術應用啟蒙工作室 | 達到實際應用标準 | 
| 18 | 機電一體化綜合實訓 | 36 | 4 | 電工電子技術應用啟蒙工作室 | 達到實際應用标準 | 
| 19 | 鉗工訓練 | 28 | 4 | 焊工實驗室 | 達到實際應用标準 | 
| 20 | 焊工訓練 | 28 | 4 | 鉗工實驗室 | 達到實際應用标準 | 
| 21 | C語言設計 | 36 | 2 | 計算機室 | 達到實際應用标準 | 
| 22 | 單片機技術與應用 | 36 | 3 | 單片機技術實驗室 | 達到實際應用标準 | 
| 23 | 液壓氣動技術 | 24 | 4 | 液壓/氣動實驗室 | 達到實際應用标準 | 
| 24 | TRIZ理論與創新實踐 | 12 | 4 | 班級 | 掌握基本方法 | 
| 25 | 現代企業車間管理 | 6 | 4 | 班級、企業 | 了解 | 
| 合計 26 | 694 |  |  |  | 
 
2、校外實訓(實踐)教學計劃表
 
| 序号 | 實訓項目名稱 | 學時數 | 學期 | 實訓場所 | 教學要求 | 備注 | 
| 1 | 頂崗實習 | 648 | 5、6 | 定單企業 | 完成實習任務 | 36周 | 
| 2 | 頂崗實習 | 648 | 5、6 | 應聘企業 | 完成實習任務 | 36周 | 
注:畢業頂崗實習每周計18學時。
 
八、教學實施保障
(一)師資隊伍要求
教學團隊是專業建設的關鍵。工學結合課程體系的實施需建立由專業帶頭人、骨幹教師、一般教師、企業技術專家與能工巧匠、企業指導教師組成的專兼結合教學團隊,其人員如下:
專業教學團隊人員結構表
| 專任教師 | 兼職教師 | 
| 專業帶頭人 | 骨幹教師 | 一般教師 | 企業技術專家與能工巧匠 | 企業指導教師 | 
| 1人 | 3人 | 5-8人 | 10人 | 若幹 | 
青年教師中研究生學曆或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比例達30%;高級職稱教師比例達20%;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中雙師素質教師比例達到80%。配備專業帶頭人和教學管理人員。有一支符合專業教學要求,能夠滿足實踐教學需求的兼任教師隊伍,兼任教師數占專業課與實踐教師合計數的比例達到35%。
2、核心課程教師要求、實訓指導教師要求、兼職教師要求
專業帶頭人知識能力素質符合要求;專業帶頭人和專業教師有與本專業相關的職業工作經曆;注意遵循高職教育規律教學,重視師德師風,能夠積極參與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主持或參與專業科研項目;主持或參與高職教育教學科研項目;有适應教學的科研能力與成果。
專業帶頭人應具有紮實的專業基礎和廣闊的專業視野,掌握冶金技術專業發展的前沿動态,在行業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與此同時還需具有豐富得到教學經驗和教學經驗和教學管理經驗,對職業教育有深入的研究,能夠在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改革方面起到領軍的作用。其主體工作有,組織行業、企業研究,進行人才需求分析,确定人才培養定位;組織召開專家研讨會;主持課程構建工作,組織課程開發與建設工作,統籌規劃教程團隊建設,支持滿足教學實施的教學條件建設,支持建立保障教學運行的機制、制度。
骨幹教師要有紮實的專業基礎、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強的實踐能力,善于将企業先進的技術知識與教學相結合;對職業教育有一定的研究,具有職業課程開發能力;能夠運用符合職業教育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治學嚴謹的教學效果良好。其主要工作有: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相關的工作;進行專業課程的開發與建設,編寫相關教學文件;進行理實一體的教室建設;參與專業教學管理制度的制定。
一般教師須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以及職業教育教學能力,能夠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學效果良好。其主要工作有:參與專業核心課程的開發以及相關教學文件編寫;對專業一般課程進行課程開發及建設;參與理實一體專業教室建設,通過下場鍛煉,參加培訓不斷提高專業實踐能力及職業教育教學能力。
企業技術專家與能工巧匠需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強的專業技能,長期從事鋼鐵生産工藝技術、現場操作或生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夠及時的解決生産過程中的及時問題,具有一定的教學能力,善于溝通與表達。其主要工作有:參與培養方案的制定,承但一定的教學任務,指導實訓,參與課程開發與建設,參與相關教學文件的編寫;參與理實一體專業教室建設及實訓基地建設。參加教學培訓,提高職業教學能力。
企業指導教師需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在企業的相應崗位獨當一面,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其主要工作有;按照實現大綱的要在本企業指導學生的崗位實訓,具體負責學生在崗位實訓期間的崗位教育和技術的指導工作;反饋學生的在崗情況,發現問題與學校指導教師一同及時解決;負責學生定崗期間的考勤、業務考核、實訓鑒定等。
(二)教學模式、教學方法
1、教學模式
“訂單式培養模式,崗位式教學内容,項目式教學方法,工學式培養過程,雙證式教育銜接,頂崗式就業過度”。
2、教學方法
“培養目标崗位化,崗位能力課程化,課程内容項目化,理實教學一體化,校内教學情境化,校外教學師徒化”,即“六化”教學方法。
(三)教學設施
1、校内實訓室
校内實訓室一覽表
| 序号 | 實訓室名稱 | 主要工具和設施設備 | 
| 設備名稱 | 數量 | 功能說明 | 
| 1 | 傳感器實訓室 | THSCCG-1型傳感器技術實訓裝置 | 10 | 傳感器實訓 | 
| 2 | 電子技術實訓室 | THDK-2型電子技術實訓裝置 | 16 | 電子技術實訓 | 
| 3 | 電工技術實訓室 | DGJ-2型電工技術實訓裝置 | 16 | 電工技術實訓 | 
| 4 | 單片機技術實訓室 | THMEMU-1型單片機技術實訓裝置 | 16 | 單片機技術實訓 | 
| 5 | PLC技術實訓室 | THPFSM-2型PLC技術實訓裝置 | 10 | PLC技術實訓 | 
| 6 | 電力電子技術實訓室 | THPDC-1型電力電子技術實訓裝置 | 7 | 電力電子技術實訓 | 
| 7 | 鉗工實訓室 | 實驗台 | 16 | 鉗工實訓 | 
| 8 | 液壓/氣動實驗室 | 實驗儀 | 1 | 液壓/氣動實驗 | 
| 9 | 焊工實驗室 | 電焊機 | 10 | 焊工實驗 | 
| 10 | 專業計算機房 | 微機及專業軟件 | 40 | CAD、Protel、C | 
2、校外實訓基地
校外實習實訓基地是以專業人才培養為目标。對學生進行實踐能力訓練、職業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場所;也是對教師進行時間鍛煉,科學研究,技術應用、開發,推廣的重要場所。校外實習實訓基地滿足學生生産實訓、頂崗實訓的需求,學生通過頂崗完成實際工作任務,獲取就業前對工作經驗的積累。
針對機電一體化專業的應用領域,實訓基地依托機電行業,積極與企業合作,為企業服務,按照統籌規劃、互惠互利、開辟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考慮到生産實習的安全性,按實際需要确定指導教師,制定實訓實訓管理及實施規章制度。校外生産實訓采用學校聯系企業,統一進行;頂崗實訓采用到訂單培養企業與自主選擇相結合的方式。
| 序号 | 實訓基地名稱 | 實訓項目 | 備注 | 
| 1 | 建龍西林鋼鐵公司 | 課程綜合實踐能力訓練、頂崗實習 |  | 
| 2 | 山東太古飛機工程有限公司(STAECO) | 課程綜合實踐能力訓練、頂崗實習 |  | 
| 3 | 建龍北滿特鋼 | 課程綜合實踐能力訓練、頂崗實習 |  | 
| 4 | 天津美克家具 | 課程綜合實踐能力訓練、頂崗實習 |  | 
(四)教學資源
主要包括能夠滿足學生專業學習、教師專業教學研究和教學實施需要的教材、圖書及數字化資源等。
1.教材選用基本要求
按照國家規定選用優質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進入課堂。學校應建立由專業教師、行業專家和教研人員等參與的教材選用機構,完善教材選用制度,經過規範程序擇優選用教材。
2.圖書文獻配備基本要求
圖書文獻配備能滿足人才培養、專業建設、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師生查詢、借閱。專業類圖書主要包括:裝備制造行業政策法規、行業标準、行業規範以及機械工程手冊、電氣工程師手冊等;機電設備制造、機電一體化等專業技術類圖書和實務案例類圖書;5 種以上機電一體化專業學術期刊。
3.數字教學資源配置基本要求
建設、配備與本專業有關的音視頻素材、教學課件、數字化教學案例庫、虛拟仿真軟件、數字教材等專業教學資源庫,種類豐富、形式多樣、使用便捷、動态更新、滿足教學。
(六)教學評價
1、教師教學工作評價與考核。教師教學工作考核,是對教師教學工作實施的全過程定量化的檢查、考核制度。考核人員包括學校領導、學校教學督導組成員、教務處成員、各系主任、教研室主任。考核内容包括課前準備(教案、講稿)、課堂教學、輔導答疑、作出批改等環節。考核方式包括定期檢查教學日曆、教案、講稿、學生作業,随堂聽課,不定期抽查輔導答疑,召開學生座談會,組織學生評教等。各項檢查、考核都要填寫量化考核表,期末彙總。
2、學生學業質量的評價與考核。學生學業質量的評價與考核要體現能力本身,展現本校的指導思想,以學科理論為主要内容的主要考核模式,實現課程考核的科學性、實現性和靈活性,采用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如閉卷、開卷、口試、實踐操作、項目設計、設計生産、發表論文、可也總結、調研報告、多媒體彙報、整體考察等,加強過程性的考核,考察學生的能力與素質。
①公共學習領域部分考核方式仍沿用現行的考核模式,即英語(大學英語、專業英語)、計算機基礎、高等數學、體育課為考試課,德育為考查課。
英語、計算機可以采用等級考試或證書考核代替課程考核。
②專業及專業拓展學習領域部分及整周實習實訓建立以能力考核為重點,以過程考核為主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實踐課要進行操作技能考核,從實際工作崗位中抽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務作為考核内容,測驗情境要求盡可能與實際工作情境相似。
根據課程内容和課程性質的不同,在平時成績中加入過程性考核成績,學生學業質量的考核根據實踐環節比例的不同分三種:
第一,以知識和理論傳授為主型。實踐環節較少的課程,建議采用平時成績占20%,卷面成績占80%的形式。這裡的平時成績不僅包括學生出勤情況、課堂參與度、作業完成情況以及實驗實習任務完成情況,還應包括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過程性考核成績。
第二,理論知識和技能并重型。實踐環節與課堂教學相差不多的課程,可采取平時成績占50%,卷面成績占50%的形式。
第三,以技能、能力為主型。以實踐教學為主的課程,可以采用完全過程考核的形式。
③定崗實訓環節考核考慮與企業實踐考核相結合,企業實踐考核由企業人員根據企業的崗位工作考核标準組織對學生進行考核。
(七)質量管理
1、學校和二級院系應建立專業建設和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機制,健全專業教學質量監控管理制度,完善課堂教學、教學評價、實習實訓、畢業設計以及專業調研、人才培養方案更新、資源建設等方面質量标準建設,通過教學實施、過程監控、質量評價和持續改進,達成人才培養規格。
2、學校、二級院系應完善教學管理機制,加強日常教學組織運行與管理,定期開展課程建設水平和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建立健全巡課、聽課、評教、評學等制度,建立與企業聯動的實踐教學環節督導制度,嚴明教學紀律,強化教學組織功能,定期開展公開課、示範課等教研活動。
3、學校應建立畢業生跟蹤反饋機制及社會評價機制,并對生源情況、在校生學業水平、畢業生就業情況等進行分析,定期評價人才培養質量和培養目标達成情況。
4、專業教研組織應充分利用評價分析結果有效改進專業教學,持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九、畢業條件
1、課程要求
學生修業期滿需完成理論教學1160學時,校内實驗實訓936學時;校外實踐教學36周;軍訓3周;畢業教育1周。
2、職業資格證書要求
通過國家工業與信息化部高級電子設備裝接工(6-23-10-01)職業資格考試,獲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
通過國家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高級電氣設備安裝工(6-23-10-02)資格考試,獲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
通過國家工業與信息化部高級維修電工(6-07-06-05)資格考試,獲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
3、符合學院學生學籍管理規定中的相關要求。
(1)通過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獲得B級以上證書;
(2)通過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并取得一級以上證書。
4、獎勵
參加國家、省級競賽獲獎的同學可申請不受上述條件約束。
十、其它說明
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畢業生繼續學習的途徑:參加專升本的考試,參加成人本科教育,在學曆教育方面繼續深造,畢業後學生可以在企業經過有針對性的培訓,工作期間考取工程碩士,工作期間進行本專業職業資格高級工或技師的學習與考核。